2024-07-14
不要听建议,更不要随便给别人建议,要听信息和给信息。大部分建议背后夹杂了很多隐晦的需求。
2023-08-10
不要为文化的认同而去认同,各种文化被各方利益集团搅成一锅粥了,文化是为目标服务的,老外的说法是:stick to truth,stick to target,国内的说法叫:求真务实。
原文链接
2023-07-24
虚荣,这个词原来是这么个意思,还有刻薄这个词,这就是超一线都市精英黑词么?
一般来说,我们村里的泥腿子,素质教育的漏网之鱼管这个叫,好面子和脾气差,或者更狠辣一些,加一些情绪赋能,用虚伪来描述这种情况。
2023-07-14
还是要习惯顺手而为,比如,吃完饭顺手,把碗洗了,做完项目,顺手把复盘归档搞了。
原文链接
2023-07-13
北京今天下雨了,感觉温度对人的状态,还是很有影响的。
原文链接
2023-07-13
和你说吃亏是福的人,其实在安慰你,开不开心?意不意外?
原文链接
2023-07-11
怎么用即刻?单纯的只关注自己喜欢的内容?表达自我?还是当一个观察了解工具?
定位不同,最大的区别是,是否会刻意关注自己反感且比较有信息量的内容。
原文链接
2023-07-09
又看到了基于立场的错误观点,成功控制住了自己评论欲望,我记得以前内部就提到过,只和身边真正做事的人讨论,禁止参与网络舆论观点讨论。
这让我想起以前,自己在看书的时候,身边会有人时不时的酸上一句,喲,又看书呢?而我也出于礼貌的给对方来一段读书无用论,来满足对方。
最后,大家欢笑一片,其乐融融。
原文链接
2023-07-09
突然发现,即使今年是2023年,依然有人对尊重人这件事,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2023-07-09
随着年纪的增加,逐渐感受到老一辈那些人身上的那种,如果再不做,一辈子就要过去了的感觉,这就是未老先衰么?怪不得,他们说要保持年轻。
原文链接
2023-07-01
最近快要看完茅于轼的书了,果然够硬核,不愧是被张一鸣都认可其观点的学者,难得敢讲真话的人,看了一下,微信读书竟然没有这种资料。他对商业的底层,市场经济,效率,商业行为,还有意识形态的认识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据说当年他的观点很有争议。
而且,最近还发现一个事情,看书获取的知识和互联网获取的知识,质量差距还是蛮大的,忽然觉得喧嚣的互联网,除了卖货的,还是卖货的,剩下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卖货的,各种私货满天飞。
原文链接
2023-07-01
termux有点鸡肋啊,想着把以前淘汰的手机弄个小服务器24小时开机运行,发现实现起来非常麻烦,充电可以通过写脚本智能插座控制,防止电池过充。
但最关键安卓系统内核被阉割,docker无法直接运行,各种开发环境的支持有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运行的很不稳定,继续捣鼓,就是极客行为了,果然小便宜还是不要贪。
原文链接
2023-06-27
了解了一个例子,博客不能挂商业相关内容,发出强制关停的反而不是相关监管部门,而是云服务器供应商,怪不得某些大厂再难,也要自建云服务,都是被打出来的。
原文链接
2023-06-23
如果内容平台出现这样的内容,大概已经完成了一部分真正的下沉吧,至少在我的认知里,应该到了准三线的水平了,类似现在的知乎,再往下,应该是类似快手那种十八线了。
原文链接
2023-06-20
前段时间从医院出来,想了很久,突然发现,以往那些被植入的观点,网上吵的沸沸扬扬的东西,在生死面前显得有些无聊,别人画的那些条条框框,当真的突破后,反而看到了背后真实的想法,多少还是有些意难平。
原文链接
2023-06-19
平台在流量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他们处理这种问题也非常严肃,这个例子还好,内部给了合理的解释,他这边也理解接受。
还有一些比较有想法的,自身又有很强实力的,就会有更高级别的人下场。他们的老板早期也亲自处理过这种问题,但这些大众都不知道,大众只管宣泄情绪就行了。
所以,内容消费,到底是不是情绪消费呢?这里面夹带了太多人的私货,我还是不懂。
2023-06-18
这个不错,m一下,顺便测试一下代码效果。
涵薇一号: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技术副总王咏刚旗下的团队SeedV,最近放出了他们对于现有AIGC市场的研究,画出了相关的应用路线图。大致可以概括现有相关的应用场景和服务。
2023-06-17
家猫和野猫的生存能力完全不同吧,不过,还是有合作空间的,家猫为了主子开心,野猫为了吃到肉,大家一拍即合,都有光明的未来。
原文链接
2023-06-17
chatgpt很强,我一个不懂前端代码的人,在chatgpt的帮助下,成功修改了我博客主题的js代码,实现把评论区直接展示了出来。
原文链接
2023-06-17
看到好多人都推那个二维码和AI结合的项目,甚至老外在hacknews上也推荐了,我也喜欢比较好看的东西,不过我在我的内容研报没有推荐那个,因为,就我的实际使用经验来说,还是不要把二维码搞的花里胡哨的,二维码就应该给人形成一种,看到二维码,就知道这是个二维码,要去扫描的刻板印象,所以,我自己用的二维码,基本都是黑白的最标准,最常见的那种。
2023-06-15
AI确实很强,这几天写代码的时候,有些不会处理的问题,直接问ai,没想的效果意外的不错。
gpt3除了最新的开发工具包它不清楚,大部分比较基础的问题,它都能快速给出答案,估计我以后使用gpt的频率和搜索一样频繁了。
原文链接
2023-06-15
花了一周的时间,利用公众号api把文章上传草稿箱终于实现了,其中最难的就是把markdown渲染为公众号支持的HTML样式,公众号编辑器,不支持css,和js,只能用最基础的HTML标签的内联样式,折腾起来非常麻烦。
这个实现以后,公众号以后发布文章,上传和排版都省了,重要打通了微信这个平台的一个自动化的渠道。以后博客和公众号的内容相互之间流动会更方便。
原文链接
2023-06-13
这个很强啊,AI虚拟主播的情绪价值没想到已经这么好了,也算另外的一种AIGC吧,不过,之前看到的大部分AI相关应用都停留在怎么割韭菜,怎么用在商业上,还有一些是用在ai怎么裁员上了。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待久了,各位老板们都天天想着怎么用ai获利,似乎都忘了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是什么了。
2023-06-13
打算写一个把博客文章和和公众号相互自动同步的脚本,订阅号不开放自动发布和用户信息相关的API,就很难受。
目前移动端信息推送,把博客文章推送给普通人,除了公众号和news letter这两种,实在想不到其他方案。
别说RSS,还有类似webhook那种,那些普通人很难快速接触到的。
news letter方式,是读者得有看邮件的习惯,这个在国内比较少,让他们在微信里装个QQ邮件提醒难度会很大,而公众号,每次同步,还需要自己手动点击发布,建立了自动化,但又没有完全自动化,就很迷。
仔细想了一下,无论是news letter邮件组,还是公众号用户数,本质上类似个通讯录,把自己的内容批量推送给读者。
原文链接
2023-06-11
国内的情况,包括头部大厂,大家都嘴上说着没什么问题,用着各种高大尚,高情商的词,而实际做事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会在各种角落隐晦的体现出来。
批评,自我批评随着级别越高,越多,不仅对外,对自己也得自虐,回头看体制里他们讲的很有道理,打铁还得自身硬。当然,混日子不适用这个逻辑,毕竟只是打工的,又不是开天辟地。
花咕隆咚:在想为什么今年以来大家都很痛苦,一个比一个痛苦。分享今天听到的一个故事:
跟一个在国外工作的朋友聊到如果一名运营同学在配置平台上不小心配错了一个东西导致整个页面白屏了,开发同学会不会被通报批评的问题。
他说,在他们公司的环境里,这类事情时有发生,但从来没有“通报批评”,只会有复盘邮件,来说明前因后果和改进方案。
我问,那你们不会觉得复盘文档带着“通报批评”的意味么?
他说,不会,因为公司里复盘文档的模版开头就红字大写——这是一封blameless的文档,没有人会因此受到任何形式的责罚。
以及,正因为finger pointing是人的天性,所以营造blameless的工作文化是每时每刻都要强调的,比如入职的员工培训,每周的研发例会,管理层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在向你传递一个信息:你能被允许犯错,只要这不是你故意的。
至于又如何确信“不是故意的”,方法就是极高的招聘门槛,只招足够优秀的全球人才。嗯,就如同Netflix《不拘一格:网飞的自由与责任工作法》里讲述的一样:高密度人才和高坦诚的基础。
Blameless的对立面就是当前裁员裁到人心惶惶的环境,创新、热爱、激情这些美好的词汇是建立在足够安全、轻松的环境下。而在一个随时随刻会被丢弃的环境下,一个人的脑子只会被“我今天有没有做错什么,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我会不会得罪谁了,我要不要去找补一下”这些想法占满,从而无心思考其它。
就像奥巴马最新的网飞纪录片《Working》第一集的从事底层劳动的人,一天到晚心里只盘算着“买了这盒麦片,今晚就不能开灯了。”
2023-05-09
看原文,看原始资料真的很重要,二手资料很容易被误导,比如之前网上疯传10W+ 热文,张一鸣微博精简的多少条那个,里面有很多错误,许多话,都不是本人说的,张冠李戴。
原文链接
2023-05-09
说起来,今年社保不能代缴,炸出了很多人,我还以为,以前真的有那么光鲜亮丽。
2023-05-09
不知道干什么,就发一条动态吧,看看之后能不能删。
原文链接
2022-06-13
来到即刻的第一天。
原文链接
评论区 | 写个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