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白歌。
这次谈一谈,为什么很多人,有一直想做的事情,特别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但是却从来没有行动过。
其实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的直觉会告诉我们,我们比较抗拒做这样的事情,或者说,没有做事情的动力,尽管这件事对我们很有益。这时候很多人就会说懒,说拖延,解决办法就是,谈自律,谈坚持等等。
但我认为,需要大量消耗意志力去完成的事情,必然无法长久进行,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智模式。
我们一般做一件事情,最简单的就是,定一个目标,然后去执行。比如像现在商业公司所使用的KPI或者OKR制度等。这些制度带来外部绩效的压力,会督促我们去行动。
但外部压力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当外部压力消失,而我们又没有内在的自驱力,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提不起劲去做。这时候,我们感性的部分,就会提出各种理由,比如今天太累了,今天不在状态,等等。最后说服自己的理性,放弃努力。
那么如何打破这个模式呢?关键在于自驱力,如何获得好的自取力呢?我们可以从最早的设定目标开始。
我们要做些什么的时候,需要去定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怎么定,这一刻就体现了自己的心智模式了。而一般定目标最常见的就是以下两种方式:
先看看环境现实可以提供什么,再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现实,然后综合考虑树立目标。
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样,环境能提供什么,然后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的鸿沟。之后设立目标。
这两种设立目标的方式,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这也是陈海贤在他的《了不起的我》里提到的两种心智模式,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
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第二种设立目标的方式,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更容易有张力,更容易使人有更多的行动力。
比如说,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人,如果让他去完成一幅他感兴趣的画作,这个时候他会有很强的干劲。这个时候他的创作热情特别高。这也是就是创造性思维。
而如果是让他做一幅商业画作,他需要做的,其实是解决甲方的需求问题。这个时候,虽然有外部的压力会使他行动,但他自身的行动力并不高。这就是解决问题思维。
而创造性思维之所以有更强的张力,根据心理学的解释,是因为这种思维模式的底层包含了对创造事物的爱,所以会有强大的行动力。这也符合了我之前谈到的,感性思维可以提供力量,而理性思维,只能做分析,无法提供力量。
在明白了这两种思维后,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就尽可能的去设立创造性的目标,这样在长期的执行上,就会有一定的底层张力。
所以,如果发现我们经常设立了目标,但是没有行动力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样一个角度,去考虑自己的目标是否有创造性。之后配合固定习惯和场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行动力,做到他人口中常说的自律能力。
比如我个人,保证公众号的长期稳定的更新,也是利用了这样的一种底层的原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以后有机会可以展开谈一谈。
那么,以上就是这次的分享,我是白歌,我们下次再见。
评论区 | 写个留言吧~